“马家村境内没有水渠,挖井提水成本太高,现在可以对严重缺水的水田进行‘水改旱’,不然误了农事农时,就会颗粒无收了。2023年伊始,面对春耕期的天旱挑战,马家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徐克富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得到村民一致认可的建议——“水改旱”,这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“寻常”作为,也是他依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一个缩影。
今年入春以来,因持续干旱少雨,富顺县永年镇马家村往年的冬水田变成了干裂田,水稻育秧后,因干裂田无水源无法实现分插,村民们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徐克富比谁都更清楚春耕对农业来说意味着什么,为此,他日思夜想怎样才能让田土不抛荒,村民有粮收。
一番“冥思苦想”后,他想出了“水改旱”的办法,建议通过村民大会同意之后,徐克富便带领村干部开始深入调研。组织测量缺水土地面积,初步划定“水改旱”试验田97亩,涉及村民24户,深入“水改旱”试验田农户家中,详细了解农户劳动力人口、耕牛养殖、收入来源等情况,研判复耕可能会面临的困难。在此基础上,明确“水改旱”试验田户主并登记造册,为“水改旱”和复耕工作奠定基础。
在农事活动中历来就有“水改旱扔一半”之说,这是因为“水改旱”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、通透性差、温度低、缺乏旱田作物的有利微生物。为解决这些难题,徐克富四处奔走,向多位农业方面的专家请教“水改旱”技术,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,最终成功争取到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“贡秋豆五号”豆种。“这是我们自贡农科所培育的豆种,具有幼苗生长快,生育期适宜,芽势强,抗倒性好等优势,正适合我们村“水改旱”工作需要,大家一定要按技术员传授的方法耕种。”徐克富深入田间地头,面对面向村民宣传“贡秋豆五号”豆种,手把手讲解种植技巧。
通过精细整地、适时铲膛、及早间苗、科学施肥等一系列操作,目前,马家村近100亩“水改旱”试验田种植的大豆生长态势良好,预计9月底将迎来村里首次“水改旱”收获。
作为人大代表,徐克富牢记为民情怀,勇于担当作为,坚持用实际行动走基层、听民声、纾民困、暖民心。时至今年,他已连续5届被选举为富顺县永年镇人大代表。
(来源:自贡网)